断供恶果出现,中国停止美光在华销售,外媒:中国反击正式开始

   2023-06-05 02:06:07 2210
核心提示:5000亿美芯巨头终于“翻车了”!网信办最新消息称,芯片巨头美光在华销售的产品未通过审查,相关运营者应停止采购。消息一出,美光股价一路下跌,近百亿市值随之蒸发。作为美存储芯片的独苗,美光在全球存储芯片行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前不久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美光

5000亿美芯巨头终于“翻车了”!

网信办最新消息称,芯片巨头美光在华销售的产品未通过审查,相关运营者应停止采购。消息一出,美光股价一路下跌,近百亿市值随之蒸发。

作为美存储芯片的独苗,美光在全球存储芯片行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前不久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美光就已初显下滑趋势,第一季度的净亏损值高达23.12亿美元。

曾经,美光为巩固其“芯片老大”的地位,即使斥巨资也要打压我国芯片发展。如今两极反转,美光之后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更有外媒分析称,这一局面正是美光自作自受的恶果。



01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众所周知,美光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生产商之一,其业务覆盖电子产品、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一直以来都被美光视作“钱袋子”。巅峰时期,美光在中国内地的营收额高达173.57亿美元(约1182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总收入的58%。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的芯片巨头,背地里却一直充当打压中国存储芯片的幕后黑手。



2017年,美光给台联电安上“窃取”污名,后又阻拦中芯国际获取美进出口银行贷款,最终多家芯片厂商都被列入“实体清单”。2018年至今,美光花费954万美元,提交了170份游说内容,其核心目的就是限制中国芯片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老美还曾要求韩国禁止出售其替代品,并联合其他盟友架起技术藩篱,意图堵死中国芯片的发展之路。实际上,老美的种种举措除了让我国芯片行业经历短暂阵痛外,受伤的还是其本土企业。

如今,美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连年下跌,截止去年,美光在华市场份额已从巅峰时期的58%降至11%。今年年初,美光还将裁员比例提高至15%,7200名员工因此失业。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美光再合适不过。

02 国产芯崛起,芯片行业或将迎来洗牌?

此次反击背后,国产芯的崛起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纵观国内存储芯片厂商,主攻NAND(闪存)的长江存储,在老美的多次打压下越挫越勇。去年11月,长江存储反超美韩,成为全球首个突破200层以上3DNAND 存储芯片技术的厂商。

2021年时,长江存储就跻身全球六大NAND闪存制造企业,拿下了全球4.8%的市场份额。专业人士分析称,技术的突破加上广阔的市场,国产芯片很有可能“洗牌”全球芯片行业。



不仅如此,国产芯片的崛起之路还激发出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与芯片制造同处尖端位置的生科领域,我国也大有“洗牌”行业之势。此前,被美日垄断的“若返”类生物科技,便是国内率先突破了提纯技艺,从而实现量产。

据悉,哈佛一科研团队最先发现了上述“若返”类物质,但由于提纯技艺十分复杂,该成果售价极高。

好消息是我国生科企业GeneHarbor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全酶法工艺,大幅提高了“若返”类物质的纯度。投入量产后的国产品价格不及进口品的十分之一,纯度更是远超进口制剂。



得益于质量与价格的双重优势,国产“若返”已遥遥领先行业内同类制剂,并通过亰东利好国内数十万老年群体,如今也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03 科技自强是唯一出路

今年1-2月我国的芯片进口值为675.8亿颗,对进口芯片的依赖程度下降了10%左右。这也印证了外媒此前的推测,断供一类的措施只会加速美芯片市场的流失,助力中芯发展。



老美之所以连续多年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无非是想让我们在尖端领域“造不出来、买不到、用不了”。他们没想到的是,我国并未因此一蹶不振,技术的一再突破也给予了我们出手反击的底气。

未来,还会有更多像长江存储一样的国产厂商征战国际市场。而像美光这样一边赚着我们的钱,一边挑战我们底线的企业,也终将自食恶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云商资讯
  • xiaowa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云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107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