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此页面由第三方提供! 乐修号自营维修号码:4OO-966-8255

首例!蓝山科技财务造假民事诉讼案落槌,华龙证券保代被判连带赔偿|界面新闻

更新时间:2025-05-13 23:37 alababa 5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司法体系对欺诈发行的清算,已正式向个人责任主体展开追责。

界面新闻从业内获悉,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长沙友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诉蓝山科技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原判。此前,该案因首次将投资者赔偿范围扩展至保荐代表人个人而备受市场关注。

二审判决中,法院认定保荐机构华龙证券及两名签字保荐代表人需在40%责任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该案系我国首例保荐代表人向证券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判决。

过往类似案件中,保荐代表人未被起诉承担连带责任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证监会在欺诈发行事件中未必对保荐代表人出具行政处罚决定,难以评估其过错程度;二是原告方在民事赔偿诉讼中通常仅将证券公司列为被告,未将保荐代表人纳入被告范围。

首例!蓝山科技财务造假民事诉讼案落槌,华龙证券保代被判连带赔偿|界面新闻-第1张图片-乐修号

“在过去一年中,部分投资者对相关主体的一审判决提出异议并提起上诉。然而,最新个案二审结果维持原判。此结果在业界被视为对其他蓝山科技投资者索赔诉讼案件具有示范效应。”有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蓝山造假案”始末

蓝山科技欺诈发行案由来已久。

根据公开资料,蓝山科技于2014年挂牌新三板,两年后进入创新层。在新三板分层改革背景下,企业可通过精选层转板至沪深主板,这一机制吸引了众多公司。蓝山科技作为一家主营光通信设备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于2020年2月在华龙证券的保荐下启动精选层申报。然而,半年后,公司主动撤回了申报材料,原因是其发行材料存在严重造假行为。

据证监会调查,2017年至2019年,蓝山科技通过虚增银行存款、销售业务、研发支出和运费支出,累计虚增收入8.11亿元、利润总额0.88亿元。财务造假贯穿其业务全链条。

作为蓝山科技的保荐机构,华龙证券及其保荐代表人赵宏志、李纪元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例如,在银行函证程序中,华龙证券将询证函直接交给蓝山科技工作人员,而非独立发函,导致蓝山科技有机会篡改或伪造回函,虚增银行存款。

2022年,证监会将蓝山科技案列为2021年证监稽查典型违法案例,并对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华龙证券、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和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因未勤勉尽责,出具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遭到处罚。

根据北京冠都律师事务所王普杰律师团队的解读,本案具有三大重要里程碑意义:一是我国首例由保荐代表人向证券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生效判决;二是我国首例新三板精选层欺诈发行民事赔偿案件的生效判决;三是我国首例由资产评估机构向证券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生效判决。

投行追责还将趋严

在以往的欺诈发行案件中,保荐代表人通常仅面临禁业、罚款等行政处罚或监管措施,极少在民事赔偿中被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在“科创板欺诈发行第一案”紫晶存储案中,中信建投、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及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共缴纳12.75亿元承诺金,用以赔偿投资者损失,而涉事保荐代表人刘能清、邱荣辉并未承担相关责任。

相比之下,蓝山科技造假案的民事诉讼赔偿中,保荐代表人首次被判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一判决由北京金融法院作出,并被视作示范性判决。

“将赔偿责任具体到个人,将促使投行从业人员采取更为审慎的执业态度。过去,监管机构在发现保荐代表人未勤勉尽责时,通常会对其处以罚款或暂停执业资格的处罚。然而,由于罚款金额有时低于其获得的奖金,从业人员可能仍抱有侥幸心理。如今,赔偿责任的引入意味着他们还需对投资者进行赔偿。随着公司市值规模的扩大,赔偿金额也可能相应增加,这将对投行从业人员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王普杰律师指出,该案二审维持一审原判,未来投资者均可依据该判决结果进行索赔。除保荐代表人外,涉事中介机构也被纳入追偿范围。中兴财会所在蓝山科技虚假陈述中存在明显过错,被判在40%范围内与蓝山科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天元律所和资产评估机构坤元至诚在蓝山科技精选层挂牌申报过程中存在过错,分别在20%和3%范围内与蓝山科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王普杰指出,因蓝山科技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导致损失的投资者,索赔诉讼时效截止日为2024年11月16日,在此之前没有提交诉讼材料的投资者已丧失胜诉权。

华龙证券的上市辅导已历时7年,2024年中,华龙证券全实现营业收入13.20亿元,同比增长10.26%;净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34.75%,营收、净利润在目前5家排队上市券商中均暂列末位。

招股说明书披露,华龙证券成立于2001年,由白银、天水、兰州及甘肃省信托投资公司旗下证券经营部整合设立。

作为甘肃省本土券商,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华龙证券经营业绩长期处于平稳状态。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但随后在2020年和2021年,营收规模再度回落至20亿元以下。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华龙证券长期依赖经纪与自营业务,两者合计占营收近六成,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2024年虽通过债券承销优化收入结构,但投行对整体业绩贡献仍有限。

与此同时,近年来因合规问题,华龙证券投行业务严重受挫。自2023年9月龙江和牛IPO撤单后,华龙证券曾连续一年无新增IPO储备项目。2024年仍未恢复股权承销业务,全年无IPO项目落地。

此外,华龙证券还因蓝山科技案被处罚导致保代流失超三成,投行业务分类评级已从2021年的BBB级降至2024年的C级,直接影响项目承揽能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