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此页面由第三方提供! 乐修号自营维修号码:4OO-966-8255

微创医疗自救,重组旗下业务|界面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18 06:13 alababa 12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7月16日,港股上市公司微创医疗公告称,企业在考虑重组集团心律管理(CRM)业务,拟将心律管理并入微创心通。

二级市场上,7月17日,微创医疗一度涨超7%,心通医疗一度涨超20%。截至收盘,微创医疗报9.22港元/股,涨6.59%,市值171亿港元;心通医疗报1.19港元/股,涨7.21%,市值29亿港元。

7月17日,界面新闻记者致电微创医疗官网联系电话并转接媒体联络处,语音提示为“坐席正忙”。同日,界面新闻记者也向心通医疗官网公布的邮箱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采访未获回应。

微创医疗是国内头部的高端医疗器械产销商,旗下涉及诸多业务板块,当前公告中提及的微创心通和心律管理也都身在其中。

微创心通,也称“心通医疗”,主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治疗产品,代表产品如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系列。目前,心通医疗已是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该企业官网显示,它起源于微创医疗2009年成立的瓣膜预研项目,于2021年2月在香交所上市。

微创医疗自救,重组旗下业务|界面新闻-第1张图片-乐修号

另一方面,据微创医疗公告,心律管理(CRM)业务由微创医疗收购而来,目前由MicroPort Cardiac Rhythm Management Limited(简称“CRM Cayman”,一间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公司)开展业务;微创的心律管理(CRM)业务覆盖在诊断、治疗及管理心律失常及心衰领域内,产品主要包括起搏器、除颤器、心再同步治疗装置等。

截至公告披露日,CRM Cayman为微创医疗的非全资附属公司,微创医疗持股50.13%,余下49.87%由其他股东持有。

按照微创医疗的说法,该公司目前打算将心律管理(CRM)业务与透过微创心通进行的结构性心脏病业务进行合并,理由有四点——有助于建立心脏病产品平台、能共享国际销售渠道、可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更易获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

不过,从企业的历史动态来看,微创医疗考虑将心律管理并入微创心通其实和其曾经签过的对赌协议相关。

据《医药经济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媒体报道,微创心律在2021年进行C轮融资时,也曾与高瓴资本、碧桂园等投资者约定,如果微创心律不能在2025年7月17日前完成上市,或上市时市值少于15亿美元且募资额低于1.5亿美元,微创心律将面临赎回风险,赎回价格是C轮优先股原始购买价1.5亿美元,外加8%的应计复合年利率。

这其实也意味着,微创医疗当前是在试图借微创系自身的壳,来降低曾经的对赌赎回风险。不过,微创医疗同日也在公告中提示,合并事项能否进行或是最终完成都存在不确定性,建议投资者谨慎行事。这一发言也表示,前述事件未来走向依旧成谜。

微创系喜欢IPO不是秘密。公开资料显示,微创医疗成立于1998年的上海张江,上市于2010年。自2019年起,这家公司陆续分拆旗下公司上市。

按时间顺序排列,微创医疗先后分拆的五家子公司为:2019年7月科创板上市的心脉医疗、2021年2月港交所上市的心通医疗、2021年11月港交所上市的微创机器人、2022年7月港交所上市的微创脑科学、2022年8月科创板上市的微电生理。

2023年中,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微创心律是微创医疗的“第七子”。当然,截至目前,微创心律显然也没能成功上市。按照曾经公开过的招股书来看,微创心律的业务规模并也不小。

招股书显示,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微创心律的营收为1.8亿美元、2.2亿美元和2.05亿美元,也就是都在10亿元人民币之上。不过,该企业是处在亏损阶段的公司,其相应的亏损分别为0.52亿美元、0.89亿美元和1.23亿美元。

就微创医疗近期的状态而言,该公司应处在兑现减亏甚至盈利承诺的攻坚战中。业绩方面,微创医疗2024年的亏损情况在显著好转。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微创医疗实现营收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8.5%;净亏损2.68亿美元,亏损收窄58.6%。不难看出,该公司也是在非常努力地执行此前签下的对赌协议,避免陷入流动性危机。

在去年4月,陷入资金危机的微创医疗迎来白马骑士,获得来自高瓴资本等多方的1.5亿美元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等来偿还债务。不过,微创医疗也在当时签下了对赌协议——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微创医疗的业绩得实现亏损不能超过2.75亿美元、亏损不超过0.55亿美元和盈利0.9亿美元。而这意味着,微创医疗当前距离实现盈利的时点还有一年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